新聞中心
品質標桿丨劉石:盡己所能,做到最好
人物檔案
姓名:劉石
部門:洗衣機品質部
崗位:副主任工程師
臨近采訪,劉石還在處理一宗與皮帶磨損有關的客訴,“異響、脫水無力,洗衣機的使用壽命也因皮帶磨損被縮短了。”這批波輪洗衣機在經過市場檢驗后,最終以2.7%的品質不良率重回劉石的視野。
“解決問題,絕不是換條皮帶那么簡單。”當收到客訴信息時,劉石有些許詫異,一條通過實驗室壽命測試,各方面性能均顯示合格的皮帶,為什么會在短時間內出現磨損?此時,劉石思考的不僅僅是如何為客戶提供滿意的解決方案,而是如何以此為切入點,以規避更多同類型的品質問題。
經過分析,由劉石牽頭組織的項目改善小組很快鎖定了兩個原因:降本導致的來料不良,及實驗室壽命測試不規范。圍繞這兩點,劉石迅速制定了改善方案,他一邊督促項目改善小組進行皮帶的驗證標準摸底,一邊積極推動《實驗室壽命測試檢查與記錄規范要求》的制定。劉石像陀螺一樣參加各種會議,與客戶、業務、研發保持溝通,牢牢把控每一個改善節點。同時,他還必須兼顧其它項目的品質改善工作。
“電腦板故障、機器異常報警、不排水……停不下來。”一事未結,一事又起,忙碌成為了劉石的常態。劉石算了算,他就這樣在威力度過了近8年的時間。
8年間,劉石負責過數不清的品質改善項目,但談及初心,他依然堅定:“盡己所能,做到最好。”
在人們普遍的認知中,產品一旦出現品質問題,那一定是品質部門的問題。這種對品質的片面將品質部推上了一個備受爭議的位置,“品質部成為了一個最容易與其他部門產生摩擦的地方。”面對種種爭議與摩擦,劉石已不再辯駁,“身上的棱角被磨平了。”現在的他,更愿意將那些時間花在工作方法的精進上。
品質是一個涉及研發、工藝、檢驗、生產的精細工程,劉石明白,要扭轉不良的品質現狀,各部門必須實現良性配合。曾經年輕氣盛的劉石,如今也學會了用更為平和的方式去處理問題。近幾年,劉石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,不僅是他在改變,與品質關聯的每一個人都出現了變化,“變得主動,變得配合,大家有責任心地朝著同一個目標發力。”
劉石驚喜于這種變化,因為一切向好。